你有多久没有进行深度思考了?

近日在知乎无意中看到一篇「如何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习惯」的文章,里面的很多观点,我赞同不已。

其中一个观点我总结起来就是:“深度思考有两个方向:上推式思考,下推式思考。上推式思考的精髓就是 为什么;下推式思考的精髓就是 假设。”

这跟我一直以来的思维方式不谋而合,同时也再次引发我对深入思考这件事的思考。

另外,我还被文中引入的一个理论所吸引,那就是「奶嘴理论」,忍不住去查了下这个理论的来龙去脉,感觉对这个世界的本质,又多了一层认知。

一、奶嘴理论

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今天,我们深度思考的机会反而越来越少。我们的生活可能已经被一些娱乐、游戏、媒体信息给填满了,深度思考的能力在退化。

对于这种现象,或许我们会认为,这是信息化的发展导致的必然,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衍生的现象,但实际上,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这一切都是有人蓄意让其发生的。

1995年,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个全球精英会议。500名政经精英在会议上,为全球化的世界进行分析与规划。大家一致认为:

  1. 二八定律真切地存在。
  2. 竞争会越来越激烈,而80%的人,将越来越贫穷,地位越来越边缘化。

于是,问题来了,这80%的“loser”,与剩余20%的精英之间,必然存在冲突。
冲突如果剧烈,社会就会动荡。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?

美国当代著名的战略思想家布热津斯基就此提出了著名的 Titty Tainment 战略(奶嘴理论)。

这80%的人,他们不必也无法参与产品的生产和服务,同时80%的财富掌握在另外20%的人手中,为了安慰社会中“被遗弃”的人,避免阶层冲突,可以给这80%的被边缘者一个“奶嘴”,让他们心安理得接受被抛弃的命运。当80%被边缘者安分守己,无心挑战现有的统治阶级,20%的精英就能高枕无忧。

所谓“奶嘴”的安慰,就是采取温情、麻醉、半满足,娱乐化、低智化、游戏化、低成本、轻易就能获取刺激性快乐的办法,来卸除边缘化人口的不满。

布热津斯基认为,有两种娱乐方式能够实现这个想法:一是发泄型娱乐,比如开放色情产业、赌博产业,鼓励暴力网络游戏等,二是满足型娱乐,比如播出一些明星花边,家长里短,肥皂剧、偶像剧、真人秀等大众化视听娱乐。

用这些令人沉迷的消遣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填满人们的生活,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,让这80%的人沉浸在这些“快乐”跟“安逸”之中,不知不觉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。

当娱乐大量占用人们的时间,人们慢慢地安于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娱乐信息当中,便不会再抗争,也不会再思考,他们会期待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,媒体替她们做出判断。

所以,娱乐要越多越好,游戏要越普及越好,综艺与真人秀要随处可见,低智的、无逻辑的、甚至堪称恶俗的偶像剧要一部接一部。当这些东西触手可及,底层人就会安分下来,快乐地、毫无怨言地、无知无觉地继续贫穷,继续无所得,然后虚度一生。

这一社会麻醉剂将会带来“马太效应”,沉迷的人继续沉迷,清醒的人保持清醒,人与人的差距,甚至阶层间的差距也就拉大了。

二、保持思考的重要性

看过这个奶嘴理论,是不是有些细思极恐?无形之中,我们的生活,我们的发展道路似乎在被一双隐形的大手操控,而我们可能一边被牵着走,一边还以为这是自己内心的想法。

奶嘴理论的实施,理论上它将影响的对象是所有人,但是为什么那20%的人没有受到影响呢?我想不用我说,大家也应该知道了吧,那就是思考的力量。当一个人拥有清醒的头脑,独立思考的能力,就可以看清一些现象背后的本质,然后对事物有个比较全面的判断。这项技能,让TA可以摆脱奶嘴战略的影响,成为那20%的人。

那么,有人要说,我也知道天天刷剧看小说玩游戏不对,我也想有思考和控制自己的能力,但是我做不到啊,我一动脑筋就头疼,想不来,我可能天生没有思考的基因。

三、思考能力、观点是怎么形成的

首先,我想说的是,有以上这些消极观点的人,随口都能说出一堆借口的人,你们已经被奶嘴战略侵袭已久,并且对自己的现状已经形成一套自洽的闭环理论,让自己可以心安理得地继续堕落。如果没有因此遇到特别大的挫折和打击,是很难走出这个闭环牢笼,因为它给你营造了一个低成本的虚假安逸感,而走出的过程会很痛苦。

其次,如果你还有一丝理智,靠自己走出来,也不是不可能。不过这个的前提,是你要知道思考能力、观点是怎么形成的,这样,你才可以通过摸索实践,唤起脑细胞的活动,重拾思考能力。

一般情况下,我们的观点形成,需要经历这么几个步骤:

  1. 直觉
    在我们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,在知识也缺乏,信息也缺乏,能力也不够的时候,我们对一个事情,首先有的是直觉。这个时候,靠的是思维的条件反射和以前的认知形成的潜意识,这是一种非常浅层次的思考,甚至算不上思考。

  2. 直觉受到挑战
    直觉很容易带来的一个东西,叫做偏见。随着你接触的事情越来越多,你的偏见总有一天会遭到挑战。

  3. 自我辩论
    当你看到另一些事情,或者接触到另一些观点,跟你之前的直觉不一致的时候,你可能会在头脑中产生辩论,因为你要给自己一个说法,到底哪一个才是对的,这个时候你就开始有了判断力,你的三观也在悄悄建立。

  4. 形成自己的观点
    最后你终于积累了很多的经验,在看了很多的观点之后,形成了自己比较认同的观点,这个观点相对来说,会比较兼顾,比较稳定,因为它经历了整个思考过程,一段时间内不会变化。

四、如何深度思考

要实现一个目标,我们需要努力,努力需要一个方向,并且最好是正确的方向,否则,就是瞎忙。思考也是一样,没有方向的思考,不利于理清问题,沿着错误的方向思考,则会让事情耗时且无进展。

如何深度思考,我很赞同开篇提到的那两个方向:上推思维和下推思维。

上推思维

上推式思考的精髓,就是“问为什么”。
它可以很好地培养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。

我们不能总是被信息主导着往下想,要想办法往上想,要想为什么,找问题的源头。当我们问到不能再问为什么的时候,就越接近事情的根本原因,然后我们再下结论,就完成了深度思考的过程。如果你一直被信息引导着下结论,你的思维会越来越肤浅。

下推思维

下推式思考的精髓,叫做“假设”。
它可以很好地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。

我们可以追溯证据来源及可靠性,可以平行对比,当然最多的,是通过提出假设,然后在假设成立的情况下,思考事情会怎么样,然后再反推这个假设是否合理。这有点像数学中经常用来解证明题的反证法。

五、弱思考能力的几个特征

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判断自己的思考能力是否OK,那么你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自我检测一下,这些列举的点是被认为思考能力较弱的一些特征:

  1. 不喜欢有深度的内容
    当看到需要动脑思考的内容,不能静下心去思考,而对一些虚构的故事情节非常能看得下去,容易沉浸在一些虚假的幻想当中。

  2. 情绪化
    用情绪代替思考,容易被别人的情绪所影响,而不是对方表达的内容。

  3. 混淆情感跟逻辑
    容易被情感绑架,当一句话中情感的部分被你认同,里面的逻辑你会无条件地接纳。

  4. 喜欢说经验
    未能意识到经验是特定场景才能成立的个例,如果不加以提炼升华为更通用的理论,很容易以偏概全。

  5. 把假设当结果
    对事情的前提完全没有质疑意识,也就很难发现自己基于这个前提之下的所有思考的基石,很有可能根本都站不住脚。

  6. 用现象代替原因
    未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,思考浅尝则止,经常导致一通努力过后但是效果不佳。

  7. 人云亦云
    从众思想,大家都这么说,那一定是没错;向来都是这样,那一定是没问题。缺乏对大众舆论的质疑精神。

六、一些我认为很好的建议:

  1. 拒绝低幼化的语言刺激
    语言会影响我们的思维,甚至有人认为谁掌握了语言,谁就掌握了思维。那么什么是低幼化的语言刺激?绝大多数的网络流行语都是。诸如“我也是醉了”“666”“扎心”“你看这个面,它又长又宽”……
    所以日常生活中,尽量能拨出一定时间,看深度的、优秀的数据和文章,保持自己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。

  2. 拒绝抢夺注意力的低劣产品
    如果可以,拒绝从众,拒绝那些肤浅的综艺、影视剧、热点消息、娱乐圈资讯,只看最优秀的作品。
    不要让自己成为愉悦感的奴隶。
    不动脑子,能带来短期的愉悦和轻松,但长期来看,它只能导向空虚和无聊。

  3. 为自己设定有意义的目标
    请找到一件能够带给你长期收益和幸福感的事情,把它安排进每天的日程中。
    它可以帮助你对抗庸常,平凡,让你保持头脑清醒。

结语

当你满足于低质量的消遣和享乐,自律会一点一点丧失,意志力会逐渐瘫软。你不会再思考,也不再向往艰难的事业。你会恐惧挑战,恐惧前行。你会在一个接一个的综艺中,在一坨又一坨的碎片资讯里,一阵接一阵的低质量欢愉中,走向你的颓废。

你有多久没有进行深度思考了?
你是否经常置身于充满感官刺激的娱乐、碎片化的信息和无尽的游戏中?
你是否意识到,你的的注意力全部被娱乐、信息或者游戏占据,时间全部被消耗?

如果你中招了,不妨从现在开始,保持思维上的警惕,远离一切让你停止思考的事情,刻意坚持思考。

随着深度思考成为了习惯,你也将逐渐成为更优秀的人。

文章同时发表于公众号「前端手札」,喜欢的话可以关注一下哦。

qianduanshouzha-gzh.png